上課到一半,突然失神、眼神呆滯,當心是病徵!18歲的林小姐從12歲開始,在學校就常出現反覆點頭、短暫意識障礙等症狀,伴有學習困難,一開始家人不以為意,直到後來出現全身抽搐的癲癇大發作,經腦波檢查才確診為「青少年失神癲癇症」,今年初甚至惡化幾乎整天都呈現失神狀態,頻率高達每分鐘發作1到2次地板鋪設

林口長庚急重症神經外科醫師李靜宜說陽台窗戶維修,在長程數位影像腦波監測下,發現林小姐腦部幾乎每分鐘都在漏電,已惡化成「癲癇重積症」,死亡率極高,有1至3成的癲癇重積狀態患者會在30天內死亡。

醫療團隊與家屬溝通後最後決定進行「前視丘核刺激術」的神經調控手術,概念類似心律調節器,運用埋入電極在前視丘處釋放電流以抑制癲癇波,術後終於可以控制癲癇發作,慢慢減藥,意識也逐漸改善,見到醫護人員還會點頭微笑與打招呼。

李靜宜說,這也是世界首例利用前視丘核刺激術治療癲癇重積症的成功案例,而過去醫界之所以少用這類手術,除了面對這種很難治療的癲癇重積症會較保守之外,病人得自費約百萬也是因素之一。

林口長庚腦神經內科系主任吳禹利表示,「癲癇症」是大腦神經細胞不正常的放電,在台灣,癲癇症的盛行率約為0.6%,估計有13萬病人,典型症狀包括點頭、台中外推陽台抽搐、失神或大發作。

大部分的癲癇症病人使用1或2種藥物即可有效治療,但吳禹利說,約有3成的病人屬於頑固型癲癇,無論使用何種藥物皆無法有效控制癲癇發作,輕則影響生活品質,重則造成生命威脅,這時候「前視丘核刺激術」就是一項選擇。

吳禹利指出,至於對藥物有反應的病人,長庚癲癇中心也積極推動「癲癇精準醫療」,依據診斷出的癲癇類型,結合基因學檢測,再考慮個人體質與年齡、職業、生活作息等因素,能選擇最有效且副作用低的藥物組合,配合適時抽血檢驗癲癇藥物濃度,抓出有效安全劑量,更有利於控制癲癇。

其他推薦文章

#MUTUAL粉筆_陽台外推CHAIN#E8FB83ED20B3A9F1

arrow
arrow

    g3fU5n7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